《乐山大佛》阅读附答案
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宏伟的佛教石刻艺术杰作,并提供相关阅读理解的答案。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而建,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整个工程历时近90年,由海通法师发起并主持修建。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刻坐佛像,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文章中提到,乐山大佛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环境与宗教信仰。大佛背靠青山,面向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交汇处,象征着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的理念。此外,大佛的建造还体现了古人对水利的重视。当时,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常引发水患,大佛的修建被认为能够镇住三江之水,保佑一方平安。
关于阅读理解题的答案,以下是部分示例:
1. 问题:乐山大佛的修建始于哪一年?
答案:乐山大佛的修建始于唐代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
2. 问题:乐山大佛为何被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答案:因为乐山大佛高达71米,与周围的山体融为一体,因此有此说法。
3. 问题:乐山大佛的修建除了宗教意义外,还有何实际作用?
答案:乐山大佛的修建还具有镇水的作用,旨在防止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水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也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的伟大创造力。希望这些阅读理解的答案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