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出塞五首(middot及其二》译文及赏析)】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在《后出塞五首》中,他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将士出征的场景与内心情感。其中第二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战士命运的关切。
原文:
后出塞五首·其二
男儿亦可怜,里闾多丧亡。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妻妾隔重山,音书断消息。
老母倚门望,泪落如雨滴。
我本良家子,少小事耕桑。
忽闻天子诏,征兵赴边疆。
一朝辞乡里,万里赴戎行。
风尘暗天日,烽火照夜长。
将军战未胜,士卒多死亡。
归来无寸功,空余一身伤。
叹息复叹息,悲歌不能忘。
译文:
男儿也令人怜惜,家乡中许多人已经丧命。
出门所见之处,尽是白骨堆积在原野上。
妻子和妾室被重重山峦阻隔,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年迈的母亲站在门前等待,泪水像雨点一样落下。
我原本是正经人家的孩子,从小务农种田。
忽然听到天子的诏令,被征召去边关作战。
一天之间告别家乡,远赴万里之外的战场。
风沙遮蔽了天空,战火照亮了漫长的夜晚。
将军未能取胜,士兵大多战死沙场。
归来时毫无功绩,只剩下一身伤痛。
只能不断叹息,唱着悲伤的歌,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烈与痛苦。杜甫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白骨蔽平原”、“妻妾隔重山”等意象,表现出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诗中“我本良家子,少小事耕桑”一句,道出了普通百姓被迫参军的无奈与悲剧。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反思:战争并非英雄的荣耀,而是无数家庭破碎、生命消逝的代价。“归来无寸功,空余一身伤”更是对战争结果的冷峻写照,体现出杜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批判。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在诗中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对普通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结语:
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生命的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诗篇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一切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