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帮扶贫困户工作总结】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中。通过实地走访、思想引导、教育支持等多种方式,努力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现将本阶段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调研,了解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在开展帮扶工作之前,我首先对所负责的帮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和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经济来源、子女教育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与村委干部、邻居及帮扶对象本人的沟通交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帮扶计划提供了依据。
二、加强思想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脱贫的积极性。为此,我多次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讲解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结合自身职业优势,向他们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转变观念,逐步实现从“被动帮扶”到“主动脱贫”的转变。
三、注重教育帮扶,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为教师,我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针对帮扶对象中有适龄儿童的家庭,我主动联系学校,协助解决入学问题,并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关怀。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还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争取助学金和爱心捐赠,确保他们不因贫失学。
四、落实政策扶持,推动精准帮扶
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配合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及时传达和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如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同时,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协助他们申请相关补助,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到需要的人群。
五、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帮扶成果
为了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我注重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定期回访,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同时,鼓励他们发展特色产业或参与村集体项目,提高收入水平,逐步实现稳定脱贫。
总之,在这一阶段的帮扶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今后,我将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