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04:12:26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涉及的航天科技知识,如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基本情况、意义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动态,提升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认同,树立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 掌握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事件;

-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与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

- 提升学生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资料);

- 课文原文及相关拓展材料;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字词整理、段落概括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随后提问:“你是否知道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什么时候?这次飞行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 标出文中提到的重要时间、人物、事件;

- 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录在笔记本上。

3. 精读分析(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 文章开头部分介绍的是哪一历史时刻?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

- 作者是如何描述航天员杨利伟的?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精神风貌?

- 课文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理解“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标题?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你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哪些关键因素?

- 如果你是当时的科研人员,你会做些什么来支持这次飞行?

- 科技发展对国家形象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展示中国近年来的航天成就,如“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工程”等,引导学生思考:

-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航天发展?

-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6.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航天梦》,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感受。

2. 收集并整理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节点,制作一份手抄报或PPT。

七、板书设计:

```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主要内容

-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杨利伟的英勇表现

- 航天事业的历史意义

二、写作特点

- 语言庄重,情感真挚

-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三、情感升华

- 民族自豪感

- 科技强国意识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