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5 22:09:31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学习本文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 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的优美与凝练。

4. 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艰难困苦的年代,而白杨树却在风沙中挺立不倒。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呢?它又象征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2. 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

-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 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初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白杨树“高大挺拔”“倔强”“不屈不挠”的形象,并指出这是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

3. 精读分析(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 介绍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为后文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 第二至四段:详细描写白杨树的形态和精神,突出其坚韧不拔的特点。

- 第五段:通过对比,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强调白杨树的平凡与伟大。

- 第六至七段: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即象征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战士等。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用‘白杨’来象征这些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出示几幅不同风格的白杨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进一步加深对白杨树形象的理解。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写一篇‘礼赞’某物的文章,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礼赞竹子”,因为竹子坚韧;有的说“礼赞灯塔”,因为它指引方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白杨礼赞》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散文。白杨树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以“我心中的白杨”为主题,表达你对白杨树的理解和感悟。

- 课外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如《子夜》,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白杨礼赞》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深化他们的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