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及赏析】《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古诗,虽篇幅短小,却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劳役之苦,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不满与无奈。
原文: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色昏暗,天色昏暗,为何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王的事,怎么会沦落到泥泞之中?
赏析:
《式微》虽只有四句,但结构紧凑,情感深沉。诗中“式微”一词,意为天色渐暗、夜幕降临,常用来比喻世道衰微或处境艰难。诗人借“式微”起兴,引出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
首句“式微式微,胡不归?”重复使用“式微”,增强了语气,表现出一种疲惫与无奈的情绪。接着反问“胡不归?”即“为什么还不回家?”这不仅是对归家的呼唤,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控诉。
第二句“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君王的差使,我怎么会陷入泥泞之中?”这里,“微君之故”是对“胡不归”的解释,说明诗人之所以不能回家,是因为被征召服役,被迫奔波于劳役之中。“泥中”则形象地描绘了劳作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
整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也体现了普通百姓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压迫的反抗意识。
总结:
《式微》虽短,却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役制度的不满与对归家的渴望,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读之令人感慨,也让人反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