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花的原文及释文】《棠棣之花》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表达兄弟情谊与家国情怀的古老诗歌。全诗以“棠棣”为意象,借花喻人,寄托了对亲情、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本文将完整呈现《棠棣之花》的原文,并对其内容进行逐句释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的内涵。
一、原文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丧乱既平,我独无兄弟。
丧乱既平,我独无兄弟。
二、释文
1.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棠棣树上的花儿盛开,花朵鲜艳明亮。
(“棠棣”是木名,象征兄弟;“华”即花;“鄂”指花蒂,“韡韡”形容光彩鲜明。)
2.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如今世上的人,没有比兄弟更亲近的。
(强调兄弟之情胜过世间一切关系。)
3.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面对死亡和灾难时,兄弟之间最为牵挂。
(“孔怀”意为非常思念、关怀。)
4.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在广阔的平原和低洼之地,兄弟们互相寻找。
(“原隰”指平原和沼泽地,“裒”意为聚集。)
5.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像脊令鸟飞落在原野上,兄弟在危难中相互救助。
(“脊令”是一种鸟,常用来比喻兄弟之间的紧急互助。)
6.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即使有好朋友,也无法替代兄弟的陪伴。
(“况也永叹”表示感叹不已。)
7.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虽在家中争执,但对外能共同抵御外敌。
(“阋”是争吵,“外御其侮”指共同应对外来欺辱。)
8.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即便有好朋友,也难以真正帮助自己。
(“烝”通“蒸”,意为众多;“无戎”指没有实际帮助。)
9.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战乱平息后,国家恢复安宁。
(描绘战后社会的稳定状态。)
10.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虽然有兄弟,却不如朋友般亲近。
(此句表达一种现实中的无奈与孤独感。)
11. 丧乱既平,我独无兄弟。
战乱平息后,我却独自一人,没有兄弟。
(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三、赏析与感悟
《棠棣之花》不仅是一首描写兄弟情谊的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作品。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对比,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感慨。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句,成为后世流传的经典名句,寓意着家庭内部的矛盾不应影响对外的团结。而“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则反映出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友情与亲情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人对家庭、国家、人伦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
四、结语
《棠棣之花》作为《诗经》中的重要篇章,以其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先民的生活与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传统文化与人性本质的重要视角。
阅读《棠棣之花》,不仅是对古文的学习,更是对生命、亲情与责任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