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十则”虽非《论语》中明确列出的十个章节,但后人常将其中较为经典、具有代表性的十则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用于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以下便是这些“十则”的原文与译文,供读者参考。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范吗?”
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外表讨好,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
三、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有德之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身是否有类似的毛病。”
七、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如果教他一个角落,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落,我就不再教他了。”
八、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内容默默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
九、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立志追求道,依据于德,依附于仁,游心于六艺之中。”
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结语:
《论语十则》虽非《论语》原书中的正式分类,但它们凝聚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学习态度、做人原则、自我修养等多个方面。这些话语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践行。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