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将相和缩写】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要人物: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他们原本关系不和,后来因为一件大事,最终和好,成为千古佳话。
当时,秦国强大,常常欺负别国。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派人来要这块玉,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赵王担心秦国不讲信用,但又不敢拒绝,于是派蔺相如去秦国交涉。
蔺相如到了秦国,发现秦王并不真心想换城,只是想拿走玉。他机智地把玉藏起来,当众揭露秦王的虚伪,还威胁说如果秦王不守信,他就把玉撞碎。秦王无奈,只好假装答应换城。蔺相如带着玉安全返回赵国,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对此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是大将军,功劳更大,蔺相如不过是个文官,凭什么地位比他还高?他多次在朝中公开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故意避开廉颇,不与他正面冲突。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忍让,蔺相如说:“强秦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们两人在一起。如果我和廉将军闹矛盾,赵国就会有危险。”廉颇听到这话,非常惭愧,便脱下战袍,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蔺相如连忙迎接,两人握手言和,共同辅佐赵国。
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赵国也因此更加稳固。这就是“将相和”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