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原文加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南归后不久,当时他正值壮年,却因朝廷主和派的压制,无法施展抱负,内心充满愤懑与忧思。这首词以登高望远为引,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以及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沉感慨。
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这首词以“登建康赏心亭”为背景,描绘了秋日的辽阔江山,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以开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秋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楚天”指的是南宋境内的江南地区,也是辛弃疾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承载着他深深的乡愁与家国情怀。
接下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通过远山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故土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玉簪螺髻”形容山峰如女子的发髻,虽美却带有一种哀愁的情绪,暗示着作者心中难言的悲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几句写出了作者独自登高远望的情景,落日余晖中,一只孤雁飞过,更添几分凄凉。此时的辛弃疾,虽然身在江南,却心系中原,是一个“江南游子”,也是一个被现实所困的志士。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全词中最震撼人心的句子之一。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着英雄的豪情。辛弃疾多次拿起武器,又放下,一次次拍打栏杆,表达内心的激愤与无奈。然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这种孤独与不被理解的痛苦,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下阕中,作者借典抒怀,引用张季鹰(晋代名士)的典故,表达自己不愿像庸人一样只顾安逸生活;又用刘备的典故,讽刺那些只知谋田问舍的人,暗指当权者缺乏远大志向。最后,他感叹“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用桓温的典故,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结尾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更是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一个英雄,竟要靠他人来拭去眼泪,可见其内心的悲怆与无助。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哀。
结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心态的缩影。它以深情的笔调、雄浑的气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这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