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和典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和典故,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1 06:58:07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和典故】“不耻下问”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学习与谦逊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尊重。

一、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不耻 不以为耻
下问 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 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识浅的人请教为耻

二、出处与典故

“不耻下问”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

>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虽然这句话中并未直接出现“不耻下问”,但孔子强调“有道而正焉”,即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体现出一种谦虚求教的态度。

更明确的出处是《论语·公冶长》中的另一句话: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是孔子评价他的弟子孔文子(卫国大夫)时说的。他认为孔文子之所以被称为“文”,是因为他聪明且好学,而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即使对方的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

三、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孔文子的大夫,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他虽然有一定的学问,但并不自满,反而非常注重学习。有一次,他向一位年长的学者请教问题,有人对此表示不解,认为他身为大夫,不应向一个普通学者请教。

孔文子却说:“我若不问,岂不是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坚持向他人请教,不论对方身份如何,只要能帮助自己增长见识,就毫不犹豫地去问。

孔子知道后,称赞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从此,“不耻下问”便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赞扬那些谦虚好学、不拘身份的人。

四、现代意义与应用

现代意义 应用场景
强调谦虚与学习态度 在职场中,面对新同事或下属时,主动请教
鼓励开放心态 在团队合作中,不因身份差异而拒绝交流
体现尊重与包容 对不同背景的人保持平等态度,乐于接受建议

五、总结

“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促进成长的重要品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学习,而不在于固步自封。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谦逊与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进步。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耻下问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原意 不以向学识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典故 孔文子因好学且不耻下问,被孔子称赞
现代意义 谦虚好学、尊重他人、促进成长
核心精神 学无止境,虚心求教

以上就是【不耻下问成语故事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