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唇亡齿寒注释和译文

2025-09-06 14:11:49

问题描述:

唇亡齿寒注释和译文,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6 14:11:49

唇亡齿寒注释和译文】“唇亡齿寒”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密切的道理。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注释与译文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总结

“唇亡齿寒”字面意思是: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引申为: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或影响。常用来比喻国家、团体或个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彼此依赖,一旦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该成语多用于政治、外交、人际关系等领域,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注释与译文对照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唇亡齿寒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出处 “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于是伐虢。虢公败,遂灭虢。晋还,袭虞,灭之。……‘唇亡齿寒,其言信矣。’”
字面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引申含义 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牵连。
用法 多用于比喻国家、组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近义词 休戚相关、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 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现代应用 常用于国际关系、企业合作、家庭关系等场景中,强调互相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性。
翻译(现代汉语)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损俱损。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使用“唇亡齿寒”时应注意语境的合理性。它适用于表达“共同利益”或“相互依存”的关系,不适合用于形容孤立无援或互不关联的情况。

此外,在正式文章或演讲中,可适当引用《左传》原文或历史背景,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与说服力。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唇亡齿寒”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法,帮助我们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唇亡齿寒注释和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