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口诀】“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口诀”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用于计算十二律的数学方法之一,起源于《管子·地员篇》,是古代音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通过“三分损一”与“三分益一”的交替运用,推演出十二个音高,构成完整的音阶体系。以下是对这一方法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三分损益法概述
“三分损益法”是一种基于比例关系的音律生成方式,主要依据的是“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两种操作:
- 三分损一:即在原长度的基础上减去其三分之一,相当于将长度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 三分益一:即在原长度的基础上增加其三分之一,相当于将长度变为原来的三分之四。
这两种操作交替使用,可以依次生成十二个律音,形成一个完整的音阶系统。这种算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音乐与数学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二、十二律名称及顺序
根据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律,按音高从低到高排列如下:
1. 黄钟
2. 大吕
3. 太簇
4. 夹钟
5. 姑洗
6. 仲吕
7. 蕤宾
8. 林钟
9. 南吕
10. 应钟
11. 无射
12. 亡射(或称“大吕”)
注:部分文献中对最后两律的名称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一致。
三、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口诀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古人总结出一套口诀:
> “黄钟生大吕,大吕生太簇,太簇生夹钟,夹钟生姑洗,姑洗生仲吕,仲吕生蕤宾,蕤宾生林钟,林钟生南吕,南吕生应钟,应钟生无射,无射生亡射。”
此口诀以“三分损益法”为基础,依次推导出十二律的顺序,体现了古代音律体系的逻辑性与规律性。
四、十二律音高对照表(以黄钟为基音)
律名 | 音高(相对频率) | 操作方式 |
黄钟 | 1 | 初始音 |
大吕 | 4/3 | 三分益一 |
太簇 | 2/3 | 三分损一 |
夹钟 | 8/9 | 三分益一 |
姑洗 | 16/27 | 三分损一 |
仲吕 | 32/81 | 三分益一 |
蕤宾 | 64/243 | 三分损一 |
林钟 | 128/729 | 三分益一 |
南吕 | 256/2187 | 三分损一 |
应钟 | 512/6561 | 三分益一 |
无射 | 1024/19683 | 三分损一 |
亡射 | 2048/59049 | 三分益一 |
注:以上数值为相对频率比值,实际音高需结合具体乐器与调音标准进行调整。
五、总结
“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口诀”不仅是一种音律计算方法,更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古人对音高比例的精准把握,以及对音乐美学的深入探索。虽然现代音乐体系已采用十二平均律,但“三分损益法”仍然是研究传统音乐、古琴音律、民族乐器调音的重要基础。
通过口诀与表格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而精妙的音律体系。
以上就是【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口诀】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