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能够初步了解一天中的三个主要时间段——早晨、中午和晚上,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早晨、中午、晚上不同场景的照片或短片);
2. 时钟模型若干;
3. 幼儿操作材料:画有不同时段人物活动的小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自然景色变化的视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引出今天的主题——认识早晨、中午、晚上。
2. 探索发现
- 教师出示一组早晨、中午、晚上的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并描述每个时段的特点。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 使用时钟模型演示一天的时间流动过程,帮助孩子建立时间顺序的概念。
3. 实践操作
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位小朋友选择一张代表某一时间段的人物活动卡片,在组内分享该时间段通常会发生哪些事情。然后将这些卡片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起来。
4. 总结提升
带领全体同学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早晚温差大、白天工作学习晚上休息等基本常识。最后,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家人的一日作息安排,加深对时间管理的认识。
四、延伸活动
布置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记录孩子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内容,第二天带到班级交流分享。
五、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注意保护幼儿视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耐心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