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其中,《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一首名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雄伟壮丽?
你那青翠的颜色,跨越齐鲁大地,无边无际。
大自然将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你一身,
你高耸入云,分开了清晨与黄昏的界限。
我心潮澎湃,看着层层云雾在胸中升腾,
目送归巢的飞鸟消失在天际。
总有一天,我要登上你的巅峰,
俯瞰群山,它们都将显得如此渺小。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以问句起笔,引发读者对泰山的高度与气势的好奇与期待。“岱宗”是对泰山的尊称,而“齐鲁青未了”则描绘出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之上,其青翠之色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接下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一步刻画泰山的神奇与伟大,它不仅拥有自然的壮美,还以其高度分割了昼夜,形成独特的景观。
后两联则从个人的感受出发,抒发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荡胸生曾云”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被壮丽景色所震撼的状态,“决眦入归鸟”则细腻地捕捉到了视觉上的极致体验。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是对登山过程的一种展望,更是诗人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人生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