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曹文轩及其作品风格。
-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 分析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探讨其心理变化过程。
-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独立自主的精神品质。
- 认识到在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联系自身经历,感悟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成长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作为辅助材料。此外,还应该设计好课堂提问以及小组讨论环节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童年回忆的小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小时候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引入课题——《孤独之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再次默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3. 思考: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探究
1. 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他的内心世界;
2. 小组合作,讨论杜小康经历了哪些磨难?这些经历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全班交流,分享各自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考验?当时是怎么克服的?
2. 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之间对于成长主题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谈谈对“孤独”这一概念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主题:成长需要面对孤独
人物:杜小康
心理变化:恐惧—迷茫—坚强—成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采取更多措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