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统计师《初级基础》备考试题及答案】在备考统计师考试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初级基础》这一科目,掌握基础知识和熟悉题型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点,下面提供一套精心设计的模拟试题,并附有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查漏补缺、提升应试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统计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 )
A.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B.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 抽样调查方法
D. 统计分析报告
答案:B
解析: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身高
B. 年龄
C. 性别
D. 收入
答案:C
解析: 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属性或特征,如性别、职业等;而身高、年龄、收入均为数量标志。
3. 某企业2017年员工人数为500人,2018年增长至600人,则该企业员工人数的增长率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答案:C
解析: 增长率 = (600 - 500) / 500 × 100% = 20%。
4. 在统计分组中,若某单位的某一指标恰好等于某个组的界限值,通常按( )处理。
A. 不计入任何一组
B. 保留到下一组
C. 从下限开始计算
D. 从上限开始计算
答案:D
解析: 在统计分组中,若某单位的数值正好等于某一组的上限,一般将其归入下一组,以避免重复或遗漏。
5. 下列不属于平均数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
答案:D
解析: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不属于平均数的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包括(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答案:ABCD
解析: 这四种方式都是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对象。
2. 下列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A. 计划完成程度
B. 比较相对数
C. 结构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答案:ABCD
解析: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计划完成程度、比较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强度相对数等,用于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
答:
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
① 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
②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③ 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④ 选择调查方法;
⑤ 组织实施调查;
⑥ 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
2. 什么是统计分组?其作用是什么?
答: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包括:
① 有助于了解总体内部结构;
② 便于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③ 为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提供基础。
四、计算题(共15分)
某地区2018年各季度的工业产值如下(单位:亿元):
- 第一季度:120
- 第二季度:140
- 第三季度:160
- 第四季度:180
要求计算:
(1)全年平均每个季度的工业产值;
(2)全年工业产值的环比增长率。
解:
(1)全年平均每个季度产值 = (120 + 140 + 160 + 180) ÷ 4 = 600 ÷ 4 = 150亿元
(2)环比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当期值 - 上期值) / 上期值 × 100%
- 第二季度环比增长率 = (140 - 120)/120 × 100% ≈ 16.67%
- 第三季度环比增长率 = (160 - 140)/140 × 100% ≈ 14.29%
- 第四季度环比增长率 = (180 - 160)/160 × 100% = 12.5%
五、论述题(共10分)
结合实际,谈谈统计工作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
统计工作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数据的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科学研究等提供依据。在现代社会中,统计信息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调控、市场分析、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试题的练习,考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初级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并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