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陈子昂唐诗《感遇(其三)》全诗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陈子昂唐诗《感遇(其三)》全诗赏析,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02:45:47

陈子昂唐诗《感遇(其三)》全诗赏析】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诗骨”,其诗风刚健质朴,情感深沉。他所作的《感遇》组诗共三十八首,是其抒发个人情怀与对时局感慨的重要作品。其中,《感遇(其三)》尤为经典,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也寄托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全诗如下:

> 本为贵公子,平生重义气。

> 看花东陌上,折柳北园中。

> 忽然见幽人,相顾不言语。

> 谁知此心曲,非君谁与同?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个贵族青年在春日漫步的情景,表面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首句“本为贵公子,平生重义气”点明诗人的身份与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出身高贵却重情重义之人。接着,“看花东陌上,折柳北园中”描写了他在春日里赏花折柳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情逸致。

然而,这种闲适并未持续太久。诗中“忽然见幽人,相顾不言语”一句,将画面从平静转向突兀。诗人偶然遇见一位隐士,二人对视无言,仿佛心灵相通却又难以言表。这里“幽人”可以理解为一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高士,也可以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自我。

最后一句“谁知此心曲,非君谁与同?”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感叹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情感,唯有这位幽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倾慕,更是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社会中知音难觅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物相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孤寂与清高的情绪,体现了陈子昂作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感遇(其三)》虽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既有对个人志趣的表达,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思索。它不仅是陈子昂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理想与现实、孤独与共鸣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