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北岛《回答》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诗歌《回答》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掌握诗歌中使用的意象、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
-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和思想。
-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抗争精神。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敢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难点:把握诗歌中隐喻和象征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北岛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时,你如何做出回应?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表达你的态度?”引出北岛的《回答》,并介绍作者北岛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节奏和情感基调。
3. 提问: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分段解析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引导学生分析“卑鄙”与“高尚”的对比,理解其象征意义。
-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着最轻的风。”
分析“镀金的天空”“最轻的风”等意象,探讨其背后的讽刺意味。
- 第三段:“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轰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现实的质疑与反抗精神。
2. 语言赏析
- 诗歌语言简洁有力,多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
- 诗句结构紧凑,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小组讨论:
- 诗歌中的“回答”指的是什么?
- 北岛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
-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阅读北岛的其他作品,如《结局或开始》《红帆船》等,比较其风格异同。
2.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回答”这一主题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岛的《回答》,理解了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强烈情感。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同学们对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诗歌内容。
2.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回答》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
苏教版必修一 北岛《回答》
—— 在质疑中寻找答案,在沉默中发出声音
主题:对现实的反思与反抗
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节奏
意象:卑鄙、高尚、天空、风
情感:坚定、冷峻、充满力量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部分环节可进一步优化。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升课堂互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