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案-防欺凌】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欺负”行为,认识欺凌的危害。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增强同伴之间的友好互动。
4. 提高教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
二、活动准备:
- 教学课件(包含图片、动画或小故事)
- 情景模拟道具(如玩偶、卡片等)
- 安全教育绘本《我不喜欢你这样》《我的情绪小怪兽》等
- 简单的绘画材料(用于后续的“我眼中的朋友”主题画)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别人不跟你玩、说你坏话或者打你的情况?”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营造轻松的氛围。
2. 观看动画或讲故事(10分钟)
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或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被欺负”的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欺凌的含义。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 你觉得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难过?
-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 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
3. 情景模拟(15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常见的“欺凌”情景,如:
- 小明抢了小红的玩具;
- 小强故意不让小刚一起玩游戏;
- 小美被同学嘲笑。
请几名幼儿扮演角色,其他幼儿观察并发表意见。教师适时引导,告诉幼儿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反应,比如:
- 大声说“不要这样做!”
- 找老师或家长帮忙
- 不要害怕,勇敢说出来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并尝试解决冲突。之后,教师总结:
- 每个人都有权利被尊重;
- 遇到欺负要勇敢说出来;
- 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
5. 创意活动(10分钟)
让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好朋友的样子”,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他/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感和归属感。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班级设立“友谊角”,鼓励幼儿互相分享快乐和烦恼;
- 开展“我是小小调解员”活动,让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帮助同伴解决问题;
-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防欺凌”主题亲子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五、注意事项:
- 教师在活动中应保持耐心,避免使用过于严厉的语言;
- 对于有类似经历的幼儿,需给予更多关注和安抚;
- 活动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防欺凌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保护自己。今后将继续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与时间安排,确保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