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洛阳纸贵的典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洛阳纸贵的典故,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8 04:51:54

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受到热烈欢迎,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然而,这个成语背后却有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故事。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西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左思的文学家,他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辞赋。他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创作了一篇名为《三都赋》的文章。这篇赋文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的都城风貌,语言华丽,结构严谨,堪称当时文学界的巅峰之作。

《三都赋》完成后,左思将它呈献给当时的文坛名士,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然而,起初他的作品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因为他在文坛上并无名气,许多人都对这位无名小卒的作品不屑一顾。

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左思的好友陆机(也是当时的文学名家)读了《三都赋》后,大为惊叹,称其“辞藻壮丽,足可与班固、张衡比肩”。这一评价在文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久之后,《三都赋》开始在士人之间流传,人们纷纷传抄,争相阅读。

由于文章太过精彩,一时之间洛阳城内的纸张都被抢购一空,连造纸的工匠都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洛阳纸贵”便成了形容作品受欢迎、需求旺盛的成语,流传至今。

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左思的才华和坚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推崇。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终将被世人所认可,即使最初不为人知。

如今,“洛阳纸贵”早已成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用于形容作品广受欢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左思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坚持理想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