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作文】那年夏天,我随父母去哲尔赛岛度假。在船上,母亲一遍遍地翻看报纸,嘴里念叨着:“于勒又发了财,说不定这次能寄信回来。”父亲则低头抽着烟,神情有些恍惚。
我们终于到了哲尔赛岛。岛上风景如画,海水碧蓝,阳光洒在沙滩上,金灿灿的。可我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心中总是惦记着那个传说中的“富翁”——我的叔叔于勒。
几天后,我们在码头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他正蹲在岸边,用破旧的帽子接雨水喝。母亲一眼就认出了他,脸色骤变,赶紧拉住父亲的手:“是他!是于勒!”父亲惊慌失措,低声说:“快走,别让他认出我们。”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个老水手似乎也认出了我们,他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熟悉的光。他颤抖着声音说:“菲利普……是你吗?”
父亲吓得后退了一步,母亲则捂住了脸,泪水无声地流下来。我站在一旁,心里五味杂陈。原来,那个曾经被我们视为“败家子”的于勒,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
后来,我们才知道,于勒在海外漂泊多年,曾试图创业,却屡遭失败。他没有发财,反而欠下一身债。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四处打工,甚至沦为流浪汉。他的信件早已断绝,而我们对他的幻想,也随着岁月逐渐破碎。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坐在旅馆里,沉默不语。母亲终于开口说:“也许,我们都错了。不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虚幻的梦上。”
从那以后,我不再期待于勒的归来,也不再幻想他会带来什么奇迹。我开始明白,人生并不是靠幻想支撑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去面对现实。
于勒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脆弱与渴望。或许,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刻,像菲利普一家那样,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却忽略了自己该走的路。
如今,每当我看到街头的流浪者,总会想起那个在码头上无助的老水手。他让我懂得,真正的幸福,不是等待别人的施舍,而是珍惜眼前的平凡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