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及译文,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17:07:31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及译文】一、课文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言而疏屈原。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使张仪佯亡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其利,信之,遂绝齐。张仪诈之,曰:“秦不见(现)也。”楚怒,伐秦。秦大破之,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丹淅。楚人不胜,于是乃使屈原使于齐,复与齐合从。张仪复游说楚,使绝齐,因以欺楚,楚又与秦合。

屈原数谏,不听,乃见放。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怨恨,思君王,忧国事,不能自解。作《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其文不能及屈原,其辞章亦不能如也。至汉武帝时,司马迁作《史记》,载屈原之事迹,传之后世。

二、课文译文

屈原,名叫平,是楚国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官职。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国家治理和混乱的根源,擅长言辞。在朝中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发布政令;在朝廷外接待宾客,应酬各国诸侯。楚怀王非常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同列,因为争夺宠爱而嫉妒他的才能,于是进谗言使楚怀王疏远了屈原。屈原被贬职后,后来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楚怀王对此感到忧虑。于是派张仪假装逃到秦国,用丰厚的礼物向楚国表示臣服,并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如果楚国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利益,相信了张仪的话,于是与齐国断交。但张仪却欺骗楚国说:“秦国并没有看到你献地。”楚国大怒,出兵攻打秦国。秦军大败楚军,斩杀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于是夺取了丹水和淅水一带。楚国战败,于是派屈原出使齐国,重新与齐国联合。张仪再次游说楚国,让楚国与齐国断交,借此欺骗楚国,楚国又与秦国结盟。

屈原多次进谏,但没有被采纳,于是被流放。顷襄王即位后,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心中充满怨恨,思念君王,担忧国家大事,无法自我解脱,于是写下了《离骚》。他的文章简约,言辞含蓄,志向高洁,行为正直。他所写的文字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所举的事例虽然贴近生活,但意义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常以香草比喻自己;他的行为正直,所以宁死也不肯妥协。他远离污浊的环境,如同蝉脱去外壳一样,超然于尘世之外,不受世俗的玷污,是一个纯洁而不染的人。如果能够坚持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

屈原去世之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喜好辞章,以赋著称。但他们的文章都无法与屈原相比,辞藻也不能达到屈原的高度。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记载了屈原的事迹,流传后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