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在唐代的诗坛上,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们的诗风各异,却都以才华横溢、情感真挚而著称。虽然两人交情深厚,但因时代背景和人生轨迹的不同,他们相聚的时间并不多。然而,在一次短暂的相逢后,李白在鲁郡东石门为好友杜甫送别,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这首诗虽不如《赠汪伦》或《早发白帝城》那样广为传颂,却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成为唐诗中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如下:
> 雪落君山远,烟波隔楚天。
> 独行潭底影相随,夜半钟声到客船。
> 岂无亲故在,其奈别离年?
> 吾将济世去,谁与共此缘?
诗的第一句“雪落君山远,烟波隔楚天”,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雪花飘落,远处的君山隐没在烟雾之中,仿佛天地之间被一层薄薄的水汽隔开,象征着两人即将分别的遥远距离。第二句“独行潭底影相随,夜半钟声到客船”,则通过一个静谧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走在潭边,身影与倒影相伴,夜半的钟声从远方传来,更添几分孤寂与惆怅。
接下来的两句“岂无亲故在,其奈别离年?”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他并非没有亲人朋友,但面对这场离别,却只能默默承受。最后一句“吾将济世去,谁与共此缘?”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孤独。他打算投身于天下大事,但又不知谁能与他一同前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这首诗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它的语言优美,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真实而深刻。李白虽以豪放不羁著称,但在送别之时,却也能展现出细腻柔情的一面。他对杜甫的友情,不是浮于表面的应酬,而是源于心灵深处的共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它不仅是对友人的告别,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一次离别可能意味着多年不得相见,因此,每一次送别都显得格外珍贵。
今天读来,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深情。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唐诗史上一段令人动容的佳话,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正是这段友情中最真实的写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