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文言文翻译及出处】在古代文学中,“割席分坐”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该故事通过人物之间的行为和对话,表达了对道德操守、人品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价值观。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翻译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宁锄去不顾,歆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继续锄地,没有回头看一眼;华歆却捡起来,然后扔掉。他们还曾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坐车马的达官显贵经过,管宁依旧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二、出处说明
-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
- 背景:《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举止,反映当时的风尚与思想。
- 主题:主要讲述名士风度、道德操守、交友之道等。
三、故事内涵总结
“割席分坐”这个典故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体现。它强调了:
1. 品德高于物质:面对金钱,管宁不为所动,体现出清高自持的品格。
2. 专注与定力:在面对外界诱惑时,管宁能保持内心的专注,而华歆则被外物所扰。
3. 交友标准:管宁通过“割席”来表明自己对朋友的要求——必须志同道合、德行一致。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名称 | 割席分坐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作者 | 刘义庆 |
主要人物 | 管宁、华歆 |
故事内容 | 管宁因华歆不重德行而割席绝交 |
核心寓意 | 品德重于物质,交友需志同道合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评价朋友关系的重要典故 |
五、结语
“割席分坐”不仅是古代士人交往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选择,我们更应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交友原则,坚守内心的标准,做到“择善而交,择德而友”。
以上就是【割席分坐文言文翻译及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