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原文及断句】韩愈的《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文章围绕“从师”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具有深远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师说》原文进行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断句与释义。
一、原文整理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断句与释义对照表
| 原文 | 断句 | 释义 |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之学者 / 必有师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者 / 所以传道 / 受业 / 解惑也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 |
| 孰能无惑 | 孰能无惑 | 谁能没有疑问呢 |
| 惑而不从师 | 惑而不从师 | 有了疑问却不向老师请教 |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其为惑也 / 终不解矣 | 这样的疑惑终究无法解决 |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 / 固先乎吾 |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 |
| 吾从而师之 | 吾从而师之 | 我就拜他为师 |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生乎吾后 / 其闻道也 / 亦先乎吾 | 出生在我之后的人,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 |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吾师道也 / 夫庸知其年 / 之先后生于吾乎 |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需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是故 / 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 |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 |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以下略,因篇幅限制,完整表格可继续扩展)
三、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关于教育理念的文章,更是一部批判当时社会风气的作品。韩愈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师道观念,指出“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与智慧的引导者。文章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倡“择师而学”的开放态度,鼓励人们不拘泥于身份与地位,只要“道有所存”,便应虚心求教。
通过断句与释义的方式,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师说》的结构与思想内涵,有助于深入阅读与研究。
以上就是【师说原文及断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