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背信弃义的典故是什么

2025-11-07 21:46:25

问题描述:

背信弃义的典故是什么,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7 21:46:25

背信弃义的典故是什么】“背信弃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不守信用、违背道义,常用于批评那些违反承诺、背叛他人的人。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典故,下面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详细讲解“背信弃义”的出处与含义。

一、

“背信弃义”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背信弃义,不忠不孝。”意思是说一个人不仅不讲信用,还违背了道义,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在古代,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而“背信弃义”则是对人格的极大贬低。

在历史中,有许多人物因“背信弃义”而被后人唾弃。例如三国时期的吕布,虽然勇猛,但反复无常,最终众叛亲离;又如东汉末年的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但也因多次失信于人而饱受争议。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即使有再多的才能,也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相关典故一览表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述 体现的主题
吕布反复无常 《三国志》 吕布多次背叛主君,先后投靠董卓、刘备、袁术等,最终被曹操所杀。 背信弃义、反复无常
曹操失信于人 《三国演义》 曹操曾多次违背承诺,如对陈宫、张绣等人的态度变化,引发众叛亲离。 背信弃义、权谋多变
项羽失信于刘邦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未能听从范增建议,错失机会,最终被刘邦击败。 失信导致失败
韩信背信弃义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早年受辱于胯下,后来功成名就却对昔日恩人寡情薄义。 背信弃义、忘恩负义

三、结语

“背信弃义”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否定,也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破坏。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人际交往和商业合作的基础。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职场发展中,保持诚信、遵守承诺,都是值得推崇的品质。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典故,我们更能体会到“背信弃义”这一成语背后的深意,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坚守诚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以上就是【背信弃义的典故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