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的名词解释】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资金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是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影响利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再贴现操作,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
一、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票据,再次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以获取资金的行为。这一过程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短期融资渠道,也使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引导市场利率和信贷规模。再贴现政策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虽然在现代货币政策中逐渐被其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所取代,但在某些国家或特定时期仍具有重要作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商业银行将已贴现但未到期的票据再次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以获取资金的行为。 |
| 目的 | 为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 |
| 操作主体 |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进行。 |
| 操作对象 | 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如汇票、支票等)。 |
| 再贴现率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时收取的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
| 作用机制 | 当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信贷紧缩;反之则刺激信贷扩张。 |
| 特点 | 属于间接调控手段,灵活性较强,但受制于商业银行的贴现意愿。 |
| 优缺点 | 优点:灵活、可控性强;缺点:对市场影响较慢,依赖商业银行行为。 |
| 与其他政策工具比较 | 相较于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使用频率较低。 |
三、小结
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虽在现代货币政策中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解其运作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以上就是【再贴现的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