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如图片、视频、绘画等)感知黄山奇石的形态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含黄山风景图片、视频片段)、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关于黄山的资料,准备画笔或彩纸用于课堂创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吗?”
引导学生说出“黄山”“泰山”“九寨沟”等名称。
接着展示几张黄山奇石的图片,提问:“这些石头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9 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如“陡峭”“形状”“有趣”“仙人指路”等。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描写奇石的句子。
- 如:“仙人指路”这块石头,像一位仙人站在高处,伸出手臂指向远方。
- “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仿佛一只小猴子蹲在山顶,望着翻腾的云海。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类似的石头或自然现象。
3. 小组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些石头想象成各种形象?你还有哪些有趣的联想?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10分钟)
1. 播放一段黄山风景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黄山的壮丽景色。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其他奇石命名,并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出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分享创意。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黄山的奇石不仅形态各异,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内涵。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黄山奇石。
- 画一幅“我心中的黄山奇石”图画,并配上简单的说明。
五、板书设计:
```
9 黄山奇石
奇石特点:形状奇特、富有想象
代表石头:仙人指路、猴子观海、天狗望月……
学习方法:朗读、想象、交流、创作
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欣赏美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朗读、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部分学生在表达和创作方面表现较为积极,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