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掌握《藤野先生》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 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笔为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唤醒民众的思想。其作品语言犀利、思想深刻,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要:
《藤野先生》记述了鲁迅在东京留学期间,因不满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而转赴仙台,进入仙台医专学习的经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一位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不仅在学业上给予鲁迅极大的帮助,还对他的人格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藤野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异国老师的敬重与怀念。
四、重点词语积累:
- 热忱:热心、真诚的态度。
- 匿名:不署名。
- 模糊:不清楚、不清晰。
- 鉴赏:对事物进行欣赏和评价。
- 落第:考试未被录取。
- 倘若:如果。
- 节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使用。
五、段落分析与理解:
1. 鲁迅回忆自己初到东京的情景,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现出他对这种现象的厌恶与批判。
2. 第二至第四段:介绍鲁迅转学仙台的原因,以及他在仙台医专的学习生活。
3. 第五至第八段:详细描写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与帮助,如批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体现出藤野先生严谨治学、尊重学生的精神。
4. 第九至第十一段:讲述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说明他认识到改变国民精神比医治身体更为重要。
5. 结尾部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并提到自己一直保留着他的照片,象征着师生情谊的永恒。
六、主题思想:
《藤野先生》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师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鲁迅由医学转向文学的心路历程。文章不仅赞美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也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七、写作特色:
1. 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鲜活生动。
2. 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3. 对比手法:将清国留学生的庸俗与藤野先生的高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4. 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八、拓展思考:
1. 藤野先生为什么会对鲁迅如此关心?你认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 鲁迅为何最终选择弃医从文?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3.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藤野先生一样的老师或朋友?请谈谈他们的影响。
九、课后练习: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2. 摘抄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生选择”的看法。
十、推荐阅读:
- 《朝花夕拾》全文阅读
- 鲁迅其他散文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 相关研究资料与评论文章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