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玩的洞洞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玩的洞洞,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6 19:42:47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玩的洞洞】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洞洞”的形状和特点,初步理解“有洞”与“没有洞”的区别。

2. 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兴趣,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尝试、主动发现。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各种带有“洞洞”的物品(如漏勺、筛子、玩具积木、纸板剪成的洞、塑料瓶盖等)

- 不同材质的布料(如棉布、麻布、毛绒布等)

- 一些可以穿过的物体(如小球、橡皮泥、小积木等)

- 图片或实物展示“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窗户、门、水龙头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小球的透明盒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盒子里有什么?如果我想把小球拿出来,应该怎么弄?”引导幼儿思考“洞”的作用。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好玩的洞洞’。”

2. 探索环节(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有洞”物品和“无洞”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

- 让幼儿用手指触摸不同材料上的“洞”,感受它们的大小、形状。

- 尝试将小物体穿过“洞洞”,看看哪些能通过,哪些不能。

-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我发现了什么?”“这个洞洞像什么?”

3. 游戏环节(10分钟):

开展“找洞洞”游戏:

- 教师说:“请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有洞洞’的。”

- 幼儿分组寻找,并记录下来,可以用图画或贴纸表示。

- 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

4.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洞洞,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洞洞呢?”如:雨伞、衣服、鞋子等。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更多的“洞洞”。

四、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区分“有洞”和“无洞”的物品。

- 注意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语言表达。

- 通过幼儿的分享,了解他们对“洞洞”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用纸板、吸管等制作“洞洞画”。

- 在科学角设置“洞洞实验站”,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六、温馨提示: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误吞小零件;同时鼓励幼儿多动脑、多动手,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