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 掌握使用光电门和计时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3.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原理:
自由落体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而在此情况下,合力即为重力。因此,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理论上等于重力加速度 $ g $。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
h = \frac{1}{2} g t^2
$$
其中,$ h $ 是物体下落的高度,$ t $ 是下落的时间,$ g $ 是重力加速度。通过测量 $ h $ 和 $ t $,可以计算出 $ g $ 的值。
四、实验器材:
1.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含电磁铁、光电门、挡光片)
2. 数字毫秒计
3. 卷尺
4. 实验支架
5. 记录纸与笔
五、实验步骤:
1. 将光电门安装在实验支架上,并调整其位置,使挡光片能顺利通过两个光电门。
2. 将挡光片固定在自由落体装置的下端,确保其垂直下落。
3. 打开电源,启动数字毫秒计,使其处于待测状态。
4. 松开电磁铁,使挡光片自由下落,记录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 $ t $。
5. 改变挡光片的起始高度,重复上述步骤,获取多组数据。
6. 利用公式 $ g = \frac{2h}{t^2} $ 计算每次实验的 $ g $ 值,并求平均值。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次数 | 下落高度 $ h $(m) | 下落时间 $ t $(s) | 计算的 $ g $(m/s²) |
|----------|---------------------|---------------------|----------------------|
| 1| 0.80| 0.40| 9.80 |
| 2| 0.75| 0.40| 9.38 |
| 3| 0.70| 0.38| 9.74 |
| 4| 0.65| 0.36| 9.90 |
| 5| 0.60| 0.35| 9.78 |
平均值: $ g = 9.75 \, \text{m/s}^2 $
七、误差分析:
1. 空气阻力影响: 实验中未考虑空气阻力,可能导致实际加速度略小于理论值。
2. 测量误差: 高度和时间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读数误差。
3. 设备精度: 光电门和计时器的精度有限,可能引入系统误差。
4. 操作误差: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操作不一致的问题。
八、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得出 $ g \approx 9.75 \, \text{m/s}^2 $,与标准值 $ 9.80 \, \text{m/s}^2 $ 接近,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减小误差来源,提高测量精度。
九、思考与建议:
1. 可以增加实验次数,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或高精度计时器,可提升实验准确性。
3. 可尝试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比较各地重力加速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