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课文《凡卡》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课文《凡卡》教案,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8 07:25:30

课文《凡卡》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主人公凡卡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凡卡在信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难点: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契诃夫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是否曾经写过一封‘求救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引出课文《凡卡》中凡卡写信的情节。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梳理内容

提问:凡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他在信中说了什么?他现在的处境如何?

3. 板书要点

- 凡卡的身世:九岁男孩,被送到鞋匠那里做学徒。

- 凡卡的处境:生活艰苦,经常挨打,想念爷爷。

- 凡卡的希望:希望回到乡下,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析人物形象

- 凡卡:天真、善良、渴望自由与亲情。

- 老师、老板:冷漠无情,代表压迫阶级。

2. 探讨写作手法

- 对比手法:凡卡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 细节描写:如“他蜷缩在角落里,不敢动弹”,表现出他的恐惧与无助。

- 心理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绝望与希望。

3. 小组讨论

- 如果你是凡卡,你会怎么做?

- 你觉得凡卡的信能寄出去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

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凡卡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

2. 推荐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如《变色龙》《樱桃园》等,感受其文学风格。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

《凡卡》不仅是一个关于儿童苦难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现在的生活。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以“如果我是凡卡”为题,表达你的感受。

2. 阅读契诃夫的《变色龙》,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与风格。

六、板书设计:

```

一、主要

凡卡写信给爷爷,诉说自己的痛苦与思念。

二、人物形象:

凡卡——天真、善良、渴望自由

老师、老板——冷酷无情

三、写作手法:

对比、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四、主题思想:

揭露社会黑暗,呼吁关注弱势群体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但在情感体验方面仍需加强,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