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指导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幼儿园入园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健康管理措施,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入园健康检查
1. 所有新入园幼儿必须在入园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心肺功能、传染病筛查等。体检结果需由正规医疗机构出具,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后提交至幼儿园。
2. 幼儿园在接收新生时,应认真审核其健康档案,对有特殊健康状况或慢性疾病的儿童,应与家长沟通,了解其病情及日常护理情况,必要时可建议家长提供医生的书面意见。
3. 对于患有传染病或正处于恢复期的幼儿,应暂缓入园,待痊愈并经医疗机构证明后方可返园,以防止疾病在园内传播。
二、定期健康检查
1. 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档案,记录每次体检结果,并定期更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园幼儿的健康检查,内容涵盖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常见病预防等方面。
2. 每月对幼儿进行一次常规健康观察,包括体温、精神状态、食欲、排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对于体弱儿、过敏体质儿童、肥胖儿等特殊群体,幼儿园应建立专项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关注与跟踪,配合家长做好健康管理。
三、健康教育与宣传
1. 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传授基本的卫生知识,如勤洗手、讲卫生、合理饮食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幼儿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
四、应急处理机制
1. 幼儿园应制定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2. 教师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掌握处理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基本技能,确保在第一时间给予有效帮助。
五、监督与评估
1. 幼儿园应定期对健康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健康管理制度。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所有教职工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